耿裕(1429-1496),字好问,明代宗景泰五年(1454年)进士,耿九畴子,祖籍卢氏县城大庙巷,历任户科、工科给事中、检讨、国子祭酒、吏部侍郎、吏部尚书、礼部尚书等职。他为人坦率耿直,谙习朝章,任礼部尚书期间,皇室、官府的祭享费用和官吏们的相互宴请酬酢,无不豪华侈糜,加上灾害频繁,人民负担沉重,耿裕逐一条陈,提倡节俭,被采纳,浮糜之风有所扭转。光禄寺掌管宫廷侍卫,以供费不足,请用太仓银两弥补,耿裕怀疑其中有弊,请皇帝诏令严格检查防范,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。当时有很多番邦僧人在京师给宫廷官府做斋戒超度的佛事,他上奏皇帝,只留15人,令其余僧人离京返乡,而番僧却潜匿京师,不久又互相招引,斋醮之事复兴,耿裕极力谏诤,驱逐其大批离京。一次,吏部尚书依内宫的旨意,把管理工匠的李海升官,耿裕不顾几次谪官入狱之苦,挺身而出,以朝廷曾有"文人不经礼部推荐而得官者,秘交法司治罪"的明训,据理力争,但终未得到纠正。
他任监察官多年,从不因个人的爱憎,世俗的毁誉行事,必以被监察者的德政为依据,尽力做到奖罚公平。
他自奉淡泊,父子两世在京做大官,家业却十分萧条,声名功德为时人所称道。
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将领。为李自成之部将。初于军中为大旗手,故名“郝摇旗”。李自成牺牲后,他与李锦等联明抗清。改名为永忠。在湖南、广西屡次击败清军。1647年(南明永历元年)取得全州(今广全州,位桂林市西北)大捷。后因受明官之歧视,退回荆、襄(今湖北省荆州市和襄樊市)山区,扼守房县(今湖北省房县,位鄂西北)、竹山(位房县西北)一带,转战于两湖和四川之间。1663年(圣祖康熙二年)进攻四川、巫山(位川东奉节县东),战败被俘牺牲。
相关史料
《明史·卷一百八十三》
耿裕,字好问,刑部尚书九畴子也。景泰五年进士。改庶吉士,授户科给事中,改工科。天顺初,以九畴为右都御史,改裕检讨。九畴坐劾石亨贬,裕亦谪泗州判官。终父丧,补定州。
成化初,召复检讨,历国子司业、祭酒。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,裕采古诸侯、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,帝闻 而称善。历吏部左右侍郎。坐尚书尹旻累,停俸者再。已,代旻为尚书。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,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,欲使代裕,相与谋中之。坐以事,调侍郎黎淳南京,而夺裕俸。言官复交劾,宥之。裕入谢,既出,帝怒曰:“吾再宽裕罪,当再谢。今一谢,以夺俸故,意鞅鞅耶?”孜省等因而倾之,遂调南京礼部,而以李裕代。逾年,孝宗嗣位,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。
弘治改元,召拜礼部尚书。时公私侈靡,耗费日广。裕随事救正,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,先后陈言甚众,大要归于节俭。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,裕等请纳其奏。巡视光禄御史田{大渊}以供费不足累行户,请借太仓银偿之。裕等言,疑有侵盗弊,请敕所司禁防,帝皆从之。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,裕等不可。帝方践阼,斥番僧还本土,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。其后多潜匿京师,转相招引,斋醮复兴。言官以为言,裕等因力请驱斥。帝乃留百八十二人,余悉逐之。礼部公廨火,裕及侍郎倪岳、周经等请罪,被劾下狱。已,释之,停其俸。
初,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,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,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。裕等乞从瑶请,而治德违诏罪,帝不从。后番使再至,留京师,频有宣召。裕等言:“番人不道,因朝贡许其自新。彼复潜称可汗,兴兵犯顺。陛下优假其使,适遇倔强之时,彼将谓天朝畏之,益长桀骜。且狮子野兽,无足珍异。”帝即遣其使还。
寻代王恕为吏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。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,裕言:“先有诏,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,参送法司按治。今除用纶等,不信前诏,不可。”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,裕亦再疏争,终不听。
裕为人坦夷谅直,谙习朝章。秉铨数年,无爱憎,亦不徇毁誉,铨政称平。自奉淡泊。两世贵盛,而家业萧然,父子并以名德称。九年正月卒,年六十七。赠太保,谥文恪。